這本書是先前讀的《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中的參考書籍之一,雨紻看了書名覺得十分感興趣,便找來讀讀。
此書談及玉山上的不可思議事件篇幅並不多,主要為作者投入高山氣象觀測工作29年,介紹其於玉山北峰29年來的食衣住行育樂,以及工作得失,行文間表露出作者欲紀錄有關氣象站的人文歷史並保留的企圖心。
詳細的記錄
描寫在玉山北峰面臨賀伯颱風的篇章,行文間詳細寫了○月○日發生何事,從正面和側面接描寫了玉山觀測站的硬體不足、人員艱辛。除了有這般紀錄意味明顯的寫法,也有用幾個小段落的篇幅寫北峰時序的景致,讓讀者覺得透過文字所想像出來的玉山北峰十分動人。
氣象的解說
除了寫玉山站的食衣住行,還以圖文模式解說了『雲象』、『光象』、『水象』以及『電象』,甚至花了一整篇幅詳細記述高山雲層的模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雖說作者自己在書中表明是想記錄自身29年於玉山的工作歲月,但雨紻讀完後覺得本書最大的重點在於『有人就有江湖』。無論是描寫採買罐頭的『食』,還是改建舊房舍的『住』,甚至寫撿拾木柴、用水的民生問題的文章,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描寫人。
高山氣象的氣象員流動率高,本身就是很大的問題。將測候所從日式木屋轉建為鋼骨建築,並引進新設備等,過程中工人的流動率、人事交涉等問題所要耗費的心力比在平地高出許多;還沒引進太陽能設備前,只能用最原始的劈柴撿柴燒火煮食、取暖,還得被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發公文批評燒柴行為,進而引發觀測所內公務員與工友之間的撿柴爭議。
山難救援
雨紻印象最深刻的篇幅,除了站狗熊熊(本人是汪派......)之外,就是作者參與了幾次山難救援的事件和他經歷了幾件不可思議的事件。
絕大多數的山難都是人為因素。李臺軍在書中這般強調道。爬山的設備不足,沒有預先做足功課,沒有考慮季節月份氣候,輕忽高山與平地之間的一切差異。
而其描寫得不可思議事件篇章中,竟出現了排雲山莊的莊主大哥,甚至有些事件也是跟大哥一同經歷的。
高山生活的天氣因素往往和生命安全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聯,幾乎一年到頭都是在風雨和淞雪中度過,艱辛寂寞。為了工作往返玉山的路途亦存在危險,媽祖成了測候所工作人員們心中的依憑,雨紻讀到他們在高山裡供奉媽祖的第一個反應是:媽祖是海神啊,現在還擔任起了山神,庇護高山工作者的行路安全。不過回頭想想,媽祖在台灣人心中的信仰分量,從原先庇護渡海過黑水溝,到庇護攀登高山,主要都是佑旅者平安,這樣一想,將媽祖請上玉山也就不足為奇了。
著作權所有©雨紻的文字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