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莫言,是在中天綜合台所開的「中天書坊」節目中,我偶然看到莫言正在接受訪問,談論的是他的新書《生死疲勞》。厚厚一大本小說,莫言不用電腦,只花了很短的時間完成,那時我只是為了滿足我對這部短時間內就完成的小說產生的好奇心而去讀,閱讀過程中我對故事十分著迷,莫言的敘述能力像是有魔法一樣,讓我不自覺想繼續看下去。
這本莫言的演講集收錄了他在北京、日本、台北甚至是到雪梨、巴黎演講的文章,全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小說在寫我』,第二部分是『如一個孩子講故事給大人聽』。「小說在寫我」這樣的標題,應該許多人都聽過:「當故事中的人物活起來,就不是作者能夠控制的,他或她只不過是藉由作者的筆呈現在讀者眼前。人物最後會發展什麼樣的故事事故是中的腳色決定的。」類似這樣的話。我看到這樣的標題時,並不感覺有任何讓我震懾的地方,因為聽了太多次。(雖然說要寫活人物是很難的,但這種類似的話大家應該都聽過,所以也感覺不到有任何稀奇)
他的小說大多以故鄉高密東北鄉為故事發展背景,這大概是所有讀過他的小說的讀者都清楚知道的。但他在這本書中提到,高密東北鄉的景色是一片一望無際的高梁桿,現實中的故鄉是這樣的,地平線就在那裡,但他小說中的高密東北鄉有高山有沙漠有沼澤,與現實不符。他在書中如是說:『我想我的「高密東北鄉」應該是一個開放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封閉的概念;應該是一個文學的概念而不是一個地理的概念。我創造了這個「高密東北鄉」實際上是為了進入與自己的童年經驗緊密相連的人文地理環境,它是沒有圍牆甚至是沒有國界的。......所謂擴展「高密東北鄉」的疆域不僅僅是地理和植披的豐富與添增,更重要的是思維空間擴展。」
讀到這裡,我想到的是自己在寫作《雨落的聲音》與《天空海》的時候,每次提筆,我不斷地為敘述景色而感到苦惱,高雄我在國一時去過,在那之後便在沒有機會造訪,該如何寫我沒去過的城市光廊?後龍我連一次也不曾去過,那不過是我憑著朋友對我描述過的一點印象下去想像出來的,《天空海》中的後龍是我想像出來的城市,雖然它真實存在著。我感到煩惱的是萬一我想像出來的與真實的不一樣,那麼我會收到讀的人什麼樣的反應?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太多心了,小說不是一定要和現實一模一樣,小說不是像在寫歷史,什麼都要求真實,寫的人更無需太去揣測讀的人的反應,只要專心寫就好。
彷彿是打開了我的心結一樣,放膽去寫,這應該才是最重要的。
版權所有‧謝絕轉宰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