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4512209_2749115385104831_4068379626215309312_o.jpg

這本書的售價讓人望之卻步,但摸到實體後發現,書籍印刷得很精緻,紙張的磅數很高,封面也很精美,全書彩色印刷,高售價也是理所當然。

光看內頁繪畫會覺得18、19世紀的疾病繪畫很有意思,畫得很細緻,但本書主要目的不單單是呈現出有趣,而想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這些疾病繪圖的背後,存在著醫生、畫師、印刷師傅、出版商之間的團隊合作。醫師如何讓畫師能夠呈現出醫師滿意的成品?付諸出版時,版畫又該如果製作才能不失真?

不過這要花很深很大的篇幅去探討,作者也沒有在這當中著墨太多。

18、19世紀的醫學,與當時歐洲興起的啟蒙風潮、帝國主義息息相關。

 

解剖的視角就是帝國主義的視角,目光所及之處就是為了理解,然後進行命令、支配和控制。(頁39)

 

《病玫瑰》從解剖學盛行,到顯微鏡發現細菌都有提及,從字裡行間可以稍稍窺見近代醫學發展的簡略歷程。

本書除了第一章趨向總論外,後面的章數討論了18、19世紀流行、著名的疾病及其繪畫,包含:皮膚疾病、痲瘋病、天花、結核、霍亂、癌症、心臟病、性病、寄生蟲以及痛風。

閱讀查理‧巴奈特討論上述疾病的文章時,我總是忍不住想起蘇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隱喻》一書,即便是現代社會,我們對各種疾病也有隱喻象徵,身體的器官各個部位亦有階級之分(其中心臟的等級最高,屬於貴族中的貴族),查理‧巴奈特在《病玫瑰》中明確地描述這些疾病的象徵── ──

〈痲瘋病〉:

許多中世紀的醫師認為痲瘋病是一種道德˙和肉體的雙重敗壞‧‧‧‧‧‧在當時不只是一種疾病,也隱喻了人類靈魂的軟弱,預示墳墓的汙穢和煉獄的痛苦。(頁74)

〈白死病〉:

結核病影響了文藝創作蒙上一層病態的美,也影響了審美觀。結核病患者在外觀上呈現出來的病態,成為當時社會的流行:人們會在臉上舖飾粉底以達到蒼白的效果,身穿緊身馬甲以模仿削瘦的美態。

〈霍亂〉:

亞細亞霍亂,透露出帝國主義的傾頹,威脅著象徵文明的政權。

〈癌症〉:

一個經濟成長開始失控的年代,癌症象徵著政治界與醫學界即將面臨的困難。

〈性病〉:

這類疾病繪畫,常常將妓女(女人)畫成死神的象徵。當局一方面默許賣淫,另一方面又將疾病歸咎於娼妓。梅毒盛行的時期,他們身上麻痺的症狀和亢奮的幻覺,造就了大眾對這一時期的集體想像。

〈痛風〉:

雖然會為病患帶來極大的痛苦,但也被看作是富貴病,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文明、豪華、瀟灑和感性。

 

此書一方面可以欣賞到19世紀關於疾病的精緻繪畫,也可以自作者的書寫中窺見當時的疾病帶給社會何種觀感與疾病在當時的象徵與隱喻、醫學的簡略發展。

arrow
arrow

    雨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