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了電影預告,而對這套書感興趣,再加上其聳動的廣告用詞「造成700萬人嚴重心理創傷」,讓我對這三本書更加期待(雖然我明白不能對世間事物持有高度期待,免得失落),忍不住買來朝聖一下。
翻閱第一本的前六篇文章時,我感覺這套書不是很認真地在敘述故事,而是在教你怎麼說恐怖嚇人的故事,告訴你一些技巧,好讓你能成功嚇到對方,如:
▲「那是為了咀嚼你的骨頭啊!」(說最後一句話時,撲向一個朋友。)(Ⅰ‧頁21)
▲(轉向你的一個朋友,大叫:)
「啊......!」(Ⅰ‧頁28)
當我看到敘述者跳脫出來,利用括號的方式來教導讀者時,整個閱讀氛圍霎時斷線。也許當下腦袋裡正構築著故事中所描述的場景,卻被這樣的「括號文」給打斷了,恐怖詭譎的氣氛瞬間歸零,顯得有些索然無味。
幸好整套書籍並不是所有篇章都走這樣的「教學路線」,也有很認真地敘述故事的篇章。
早年追過美劇《Supernatural 》的溫家雙煞,1-3季重複看了兩三遍,對溫迪哥、搭便車的女子這類的故事熟悉,這套書中也收錄了這些我所熟悉的故事,有一種親切感,卻也有種沒有太大新意的感覺。但話又說回來,這套書的故事是作者蒐羅而來,大多來自民間流傳,有的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古老故事,有的則是現代口耳相傳的經典故事,在這個影視產業高度發展的年代,多數故事我們都在不同作品中看過也不足為奇。
所有故事中比較讓我覺得特別的一點是,並非所有遇到恐怖現象的人都會有害怕的表現。殺人者在遇到冤魂出聲控訴時,還能聲音宏亮、毫無恐懼地回嘴反擊;面對死者從棺材裡爬起來回家,他的寡婦沒有嚇得花容失色,還冷靜地回他:「你最好回到墳墓,你應該待在那裏。」(Ⅰ‧頁99)
一般在亞洲的怪談、恐怖故事裡,凡夫俗子遇到如此情況,老早嚇得腿軟、瑟瑟發抖了,哪能這麼冷靜以對。不過,這也許和風土民情、習俗不同有部分關係,我們多數的故事都帶有警世意味,強調天理報應;而我在這套書中讀到,恐怖故事也有其幽默的表現方式。
我印象較為深刻的兩則故事,分別是〈山姆的新寵物〉和〈也許妳會想起來〉。兩者都是很驚悚的故事,前者在文末告訴讀者真相,被真相嚇壞的不只是山姆的父母,讀者也會覺得害怕、噁心至極;後者則是真實發生過的事,眾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掩蓋一個事實,想起來都感到齒冷。
改編的同名電影裡,這些故事是由一名叫Sarah Bellows的女子所寫,電影裡的少年們因觸發了詛咒而被寫進書裡,而書中的故事也在現實世界中一一發生,這樣的背景設定很棒,將所有的故事串聯起來。讓讀過原著的人也會期待影視作品的呈現。